close
 
一、前言

        日本趨勢策略大師大前研一於去年(2006)在日本出版「M型社會」一書,立即引起廣泛的討論,不出一年的時間即成為了檢驗現代社會的重要標竿。在台灣,似乎已有許多人認同了「M型社會」的來臨。因近年來台灣的一般薪水階級收入原地踏步,可是油價節節上升,日常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子女的教育與養育成本更是令人吃不消,愈來愈多人自認為是所謂的「近貧階級」(near poor),如果因就業不穩定乃至於失業,還可能成為「新貧階級」(new poor)。可是在另一方面,看到政府標售土地而不時有業者喊出了天價,高額建案接二連三的推出,每坪百萬元以上總價億元的豪宅紛紛跟進,精品旗鑑店一家比一家大,瘋狂搶購時髦精品更令人咋舌,好像進入了另一個國度。

        這樣的矛盾與錯亂還不止於此,當我們從報紙中抽出豪宅推案或新上市奢侈精品的大幅廣告夾頁時,赫然發現攤在面前的報紙圖片,內容是一樁樁的家庭悲劇…。去年有一碗麵的故事,母親重病臥床,三個小孩分食一碗麵,還想辦法帶回給媽媽吃;今年在尖石鄉有「水密桃阿麼」,一個人挑起養育7名孫子女的責任…「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相關報導在近年來已經司空見慣了,遑論關於積欠卡債與關廠歇業的報導!

        大前研一很清楚地指出,日本在進入1990年代經濟即陷入衰退,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其中大部分流向中下階級(年收入在600萬日圓以下的中下階級占總人口八成),形成左右兩端高峰而中間相對低落的M型社會。何以會導致「失去的十年」經濟衰退現象而另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呢?大前研一認為是政府弄錯了因應策略。因日本政府眼裡只認識舊型態的經濟,把不具實際效用的財政支出、增加貨幣供給、調降利率等,當成了提升景氣的對策;十年下來,日本仍然呈現著通貨緊縮的現象。簡單地說,1985年之後國際「新經濟」逐漸形成,加上日本國內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所面臨的經濟「衰退」其實不同於過去的樣態。但日本政府卻以「傳統」手段來提昇景氣,而沒有注意到打破國界的新經濟浪潮所呈現出來的現象。

        大前認為日本經濟會呈現所謂的「衰退」,乃因為經濟無國界化與數位經濟所形成的價格正常化(例如過去高價位的數位產品,功能不斷在提升,價格卻節節下滑),日本政府忽視了經濟全球化的特質,仍沿用過去的作法試圖提振景氣,既不能吸引眾多的老人人口,將其豐厚的儲蓄投入市場;同時企業界為了節省成本支出而大量僱用非專職人員,尤其對不需升遷且雇用時期較短的契約雇用模式情有獨鍾,使得薪水階級原地踏步甚至呈現倒退!結果,合計中央與地方的債務、財政融資資金等,日本政府發行了超過一千兆日圓的公債。1992年之後的十年,在私部門工作者年收入在500-800萬日圓之中產階級比例下滑,400萬以下以及1200萬以上之收入者,比例卻略為增加,換言之,薪資階級在經濟長期衰退中逐漸兩極化,形成所謂的「M型社會」。

二、台灣的徵狀

        若根據大前研一採用薪資水準作為M社會的主要分析依據,資料顯示,台灣過去十餘年間薪資平均水準雖有短暫波動,但並沒有像日本呈現長期衰退。根據主計處資料,工業與服務業每人每月薪資從1994年33,689元緩慢上升至2001年為42,042元,2002年略為下降至41,667元,然後又逐步上升為2006年的44,107元。製造業情形也相當類似,從1994年30,803元上升至2000年39,080元,2001-2002年下降分別為38,586元與38,565元,之後又回升至2006年的42,293元。從薪資水準的變化看不出所謂的「M型社會」,即便同時考量薪資上漲率與物價上漲率,實質薪資上漲率只在2001年(-1.01%)、2002年(-0.88%)和2005年(-0.24%)出現負值。這些數據並不足以說明台灣就是「M型社會」,然而我們也無法排除「M型社會」的可能,畢竟人們的實際感受是存在的。基於此,本文試圖找尋其他的指標來探討台灣的情形,以下乃根據官方既有相關統計來觀察,台灣是否存在促使中產階級下滑的相關徵兆?

1.失業與失業人口的特色

        台灣地區在2006年之前,失業率維持在2%以下,2000年為2.99%,2001年躍昇至4.57%,2002年更達到 5.17%的高峰;從絕對數字觀之,2001年以來每年失業人口維持在40萬以上,2002年與2003年甚至超過50萬人。值得注意的,如果按教育程度(國中及以下、高中職、大專及以上)來區分,三個學歷類別的失業率在2000年時差別不大,均介於2.7%-3.4%之間,2001年開始往上衝,並於2002年失業率達到高峰後都開始呈現下降,可是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下降較不明顯,反而因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的增加[1],使得失業人數呈現增加的現象。如表一所示,失業率最高的2002年(4.28%)有12.8萬「大專及以上」失業人口,到2005年(4.01%)失業率雖然下降,失業人數卻增加至14.4萬人。至於「高中職」學歷與「國中及以下」學歷者從2002年以來失業人口數都是呈現下降的情形。如果失業人口按年齡來區分,15-24歲失業率從2001年以來都在10%以上,遠高於25-44歲(5%以下)以及45-64歲人口群(4%以下)。若細分25-50歲主要就業人口,失業率和年齡成反比,亦即25-29歲組失業率最高,依此類推,45-49歲組失業率最低。由於「大專及以上人口」是中產階級的主要來源,相較於其他較低學歷人口,雖然失業率目前不是最高,失業趨勢卻是最險峻的,首當其衝則為剛步出校園的年輕大專畢業生。
 
   表一 失業率與失業人口數按學歷分
                                                     單位:千人,%
 
合計
國中及以下
高中職
大專及以上
年別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2001
450
4.57
164
4.71
182
5.12
104
3.72
2002
515
5.17
172
5.14
215
5.92
128
4.28
2003
503
4.99
167
5.17
207
5.60
129
4.09
2004
454
4.44
134
4.31
184
4.87
136
4.06
2005
428
4.13
113
3.76
171
4.54
144
4.01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94年人力資源調查提要分析」)
 
2.自殺率攀升

        因自殺或自傷死亡人數與死亡率近十年在台灣地區均呈現上升趨勢,如表二所示,1994年為第13位死因,死亡人數1,451人,每十萬人口死亡數為6.88;死亡人數於2002年開始衝破3千人,2006年台灣地區自殺死亡人數達4,406人,為國人第九大死因,每十萬人口死亡數為19.3人,佔死亡總人口3.3%,比去年成長0.2百分點,死亡年齡中位數則為46歲,低於其他九大死因死亡年齡(十大死因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3歲)。如果針對15-64歲人口來分析,自殺死亡人數為1,410人,提升為第七大死因,佔死亡人數之4.6%,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26.3人。

          表二 歷年自殺死亡人數與死亡率
年別
死因順位
死亡人數
每十萬人口死亡數
1994
13
1451
6.88
1995
11
1618
7.61
1996
11
1847
8.61
1997
10
2172
10.04
1998
10
2177
9.97
1999
9
2281
10.36
2000
9
2471
11.14
2001
9
2781
12.45
2002
9
3053
13.59
2003
9
3195
14.16
2004
9
3468
15.31
2005
9
4282
18.84
2006
9
4406
19.3
(資料來源: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3.低收入戶增加

        雖然台灣地區一般薪資水準尚未呈現下降的趨勢,如果我們檢視家庭儲蓄的變化,可以發現一些值得注意的變化。為了反映不同階級家戶的所得水準,需考量家戶的人口數,因此在區分家庭可支配所得五等分時,筆者所採用的是平均每戶每人的計算方式(詳後敘),依此來比較,可以發現1997、2001、2005年最窮的階級儲蓄金額呈現下降趨勢,從15萬餘減少到7萬8千;中產階級也是從36萬6千下降至30萬6千元;唯有最富有階級呈現上升但波動的情形,三個年份分別為82萬4千、91萬3千、88萬5千元(見圖一)。簡言之,近年來除了所得最高百分之20家庭,其餘的家庭儲蓄都在減少,對於所得偏低的家庭來說,由於生活負擔的加重使得儲蓄減少,符合政府「低收入戶」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台灣地區之低收入戶與低收入人口,若視之為「貧戶」與「貧民」,兩者之比率相較於西歐國家均呈現偏低現象,但顯現逐年提升的趨勢。例如1995年台灣地區低收入戶比率與低收入人口比率分別為0.83%與0.54%,到社會救助法修正前,2004年底已分別上升至1.15%與0.9%。如果分開各地區觀之,早期以高雄市貧戶率最高,1996年(民國87年)之後因為「最低生活費標準」的計算方式統一,則以台北市成長最為明顯。2005年(民國94年)社會救助法修正採「三合一」門檻,台北市「貧戶率」與「貧民率」暫時呈現下降,隨即於次年回升;其他兩個地區則仍呈現增加趨勢,至2006年台北市、高雄市、台灣省貧戶率分別為1.43%、1.39%、與1.17%(見表三)。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原始資料,作者分析作圖)
圖一 儲蓄金額按家戶可支配所得五等分分
 
表三 台灣地區貧戶率按地區分
 
台灣省
台北市
高雄市
年別
貧戶數
貧戶率
貧戶數
貧戶率
貧戶數
貧戶率
1992
34,675
0.85
5,546
0.68
3,559
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shao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