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費德勒的正手動作優美、功能全面,職業網壇裡最具殺傷力的武器非它莫數。或許很多人目前還無法完全理解他的動作,在此,我們將深度剖析這一華美動作的四大元素。
1握拍方法
許多人認為費德勒採用半西方式正手握拍,就像羅迪克那樣。然而事實上,他更接近于桑普拉斯的正手握拍方法。費德勒讓手掌的一部小分離開拍柄的最底部,而大部分仍然緊貼於拍柄,直接與拍面結合,使球拍成為手臂的延伸。他略微向下移動食指底部的關節,接近於半西方式握拍(這樣做,將球拍橫立,拍面垂直於地面,如下圖所示,如果你是右手握拍選手,將食指底部關節置於3和4之間,而如果你是左手握拍選手,則將食指底部關節置於6和7之間)。這種改良的東方式正手握拍方法,比起大多數當今頂尖高手來說,有些保守,他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更接近於西方式的正手握拍,手掌握住球拍的部分也更少一些。費德勒的正手握拍方法,可以幫助站在底線附近的選手在最理想的高度擊球,同時可以儘早擊球,而這也是費德勒最有效的入侵手段。
羅傑·費德勒的正手動作,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技術。
2站位和身體旋轉
一旦看到費德勒這樣握拍,就知道他將用經典站位擊球——他採用中間式站位,雙腳間連線指向擊球方向平行,並不完全靠身體的旋轉加速揮拍擊球。從前採用傳統握拍方法的選手,如羅德·拉沃和肯·羅斯維爾,都不會太多的旋轉身體,在擊球結束時,他們的雙肩幾乎平行於底線。費德勒也能這樣做,但通常他不會這樣做。他會像當今大多採用極端握拍方法的選手那樣,用半開放式或開放式站位,完全旋轉他的身體,隨揮結束時右肩朝向對手。
半開放式和開放式站位,使費德勒的身體不被封閉的前腿束縛,充分完成身體旋轉。而他的握拍方法使正手富有變化——可以選擇身體轉動較少的傳統站位進行擊球——這是大多採用極端握拍方法的選手所欠缺的。那些西方式握拍的選手,動作特點之一就是用充分的身體旋轉使拍頭加速擊打來球。他們會發現如果採用上步擊球(關閉式)會比較彆扭,因為他們的前腿將妨礙轉身隨揮。
費德勒的正手綜合了傳統和現代技術。他揮拍結束時的身體旋轉幅度,與安迪·羅迪克和拉法爾·納達爾同樣充分。而費德勒的握拍方法,幫助自己比他們更加舒適的在底線附近擊球,打上升期也更加容易。
3手臂延伸
許多人都知道到費德勒是如何隨揮的——他會在隨揮結束時,用擊球手臂和球拍纏繞住身體。但通常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揮拍過程中,身體與球拍究竟有多遠的距離,才會導致這樣的隨揮。當費德勒在擊球時,他向擊球目標揮送的程度不比任何選手少,實質上甚至都要多於他們,這正是他能夠擁有看似輕鬆,卻充滿力量的正手球的一大原因。
費德勒向前揮送的過程發生在短短的一瞬間,我們很難用眼睛看清楚。在下面的圖片裡,費德勒的手位於眼睛的高度,他的手臂和球拍幾乎完全伸直,向目標方向延展。
費德勒的手通常位於肩部和眼部之間,手和身體間隔60釐米左右。他在球拍開始向下移動纏繞身體之前,達到最大限度的手臂延伸。許多業餘選手會認為他們複製了費德勒纏繞身體的隨揮動作,卻往往忽略了應該首先讓球拍貫穿擊球過程這一要素。
費德勒向目標方向延伸他的手臂和球拍。視線在右肩轉向對手的過程中,並沒有從擊球點上離開。
4雨刷器式隨揮
費德勒雨刷器式的隨揮動作經常把人們弄糊塗。因為通常都是那些採用極端握拍方法的選手才會有這樣的隨揮。費德勒在隨揮的時候轉動手和球拍,球拍纏繞身體的結束動作要好於球拍扛在左肩上的動作。他的手臂差不多完成了180度的旋轉。
雨刷器式的隨揮與經典的握拍方式相結合,費德勒能夠打出很重的球,而過網的軌跡也很低。但同時他又可以製造與任何人同樣多的旋轉。使用雨刷器式的隨揮讓費德勒具有一個優勢:通過改變他收拍的速度和向前揮送的幅度,他能打出令人費解的角度和旋轉,無論是斜線穿越還是上旋挑高球。仰仗於他的握拍方法,即使在上升期也同樣能夠完成上述擊球。現代與經典的結合,讓費德勒在當今賽場上,擁有比任何人都多的擊球選擇。
費德勒的雨刷器式隨揮,是由肩、手臂、手、球拍組成的連貫旋轉。
費德勒的球拍在隨揮結束時纏繞住身體。通過改變他的揮送程度和收拍速度,就能夠打出精確的角度和強力上旋。
從大師身上學些東西。費德勒正手的這些元素,如何才能被業餘選手所應用呢?對於業餘選手而言,在許多方面,費德勒的模範作用要強於他那些採用現代技術的競爭對手。他的握拍方式非常適合大多數成年業餘選手,因為他們不必面對職業選手比賽中,那種高彈跳的來球。他大多數的擊球高度,都在腰部或者略高的位置,也正是東方式正手所相稱的擊球位置。這種相對守舊的握拍方法,也讓選手們能夠用不同的站姿擊球,當然這不包括需要強烈旋轉身體的姿勢。
留言列表